百花小说网【baihuaxs.com】第一时间更新《连山归藏》最新章节。
按照孟子的说法,人必须是在实践当中,在不断地“动心忍性”当中,才能够使自己的心变得充沛起来。我们自己内心的仁心充沛,才有可能使我们真正到达一个崇高的道德的境界。
什么叫做“动心忍性呢”?王守仁当时去平定朱宸濠谋反这个事件,他当时是一个过境官员的身份,他去平定朱宸濠的谋反,很坦率地讲,他甚至可以不管这件事情。但是他没有不管,而是竭尽他自己的所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头,把这件事情平定了。平定完了以后,他没有受到任何奖赏。没有得到朝廷的承认,甚至还有很多人,把这件事情拿来作为他谋反之罪的依据,受到了各种各样的诬陷。对一般人来说,这意味着愤恨和屈辱。
但在王守仁看起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合乎他的心里原来的样子的。
当其他一个人处于这种情况一定是十分纠结的,自己的内心受到各种各样的屈辱的。
但是王守仁却能够不掺杂自我的任何的私心、私利、私欲,而是仍然出以公心,按照自己本心所领会到的那个样子去实践自己、实践公心、实践公义。这就叫做动心忍性。
正因为经过不断地动心忍性,王守仁在自己的生活实践当中,领会到一点:每一个人原本都有一个自我的灵明,那就是我们的本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良知在。
王守仁所领会到的圣人之道,就是“良知”这两个字。经过朱宸濠事件之后,在那样子一种特别纠结的内心的困苦当中,他特别的领会到了“良知”二字。
在王守仁看来,良知也就是我们的本心,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本质。简单地来讲“良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点,良知永远存在。它是随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诞生而诞生的。那么也就是说,良知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人来说,它是先天的,所以良知就是我们的天德,就是我们的天良,它是永远存在不会被消灭的。
第二点,良知永远知己知它。良知永远都知道它自己的存在,它也永远知道外面事物的存在。它永远是清醒着的,我们平时说话,平时做事,良知都知道。所以它实际上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言行的内在监督者,它永远是常惺惺的。
王守仁先生把这个思想告诉他的学生们的时候,他的学生有一个问题,他说我睡着了,然后我就对外面的事物不知道了,没意识了,他说良知是不是也睡觉了,因为王守仁先生老是讲良知常惺惺。
王守仁的回答非常风趣,他说为什么我喊你一声,你就醒过来呀?良知永远是不睡觉的。正因为良知永远是清醒着的,所以哪怕你在睡着的时候,他也在清醒着。我喊你一声:“阿三。”
阿三就醒过来。如果没有你那个良知,你还能醒过来吗?
第三点,良知永远能够知是知非,知善知恶。我们每一个人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说话,我们做事,做得几分。你是尽心尽意去做的,还是假心假意去做的。你是为博得某种利益而去做的,还是真真切切地,你自己本来就要那么做的。旁人可能不一定十分清楚,你自己会非常清楚。
王守仁认为,我们每一个人,正因为有内在的良知,所以我们才真正会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真正糟糕的问题不是在于良知不懂得判断,而是在于我们人不按照良知的教导去做。这就叫做知行不能合一。若是“知行合一”我们就不会犯错误了,只要听从良知的引导,我们就不会犯错误。
比如小偷要去偷东西,他知不知道偷人家东西是不对的?毫无疑问,他是知道的。如果他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背着人?为什么要半夜三更?为什么不要让别人看见?那他为什么还要去做小贼呢?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百花小说网】地址:baihuaxs.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