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权谋史》转载请注明来源:百花小说网baihuaxs.com
天启皇帝在位的时候不喜欢理政治国,但在最后的日子里却做了一个比较清醒的决定,魏忠贤的阉党一直在天启皇帝面前演戏,但天启却不知。
他还指使阉党,诬告宁安大公主的儿子李承恩盗取皇帝用的器物,那些器物本来是前任皇帝赏赐给公主的,但在魏忠贤的忽悠下,天启皇帝居然相信了,最后李承恩被处死。李承恩是典型的皇亲国戚,他是万历皇帝的表弟,天启皇帝的长辈,为皇亲国戚里面比较亲的表亲,魏忠贤选择这么做的原因就是要在宫中树立自己的权威,言外之意就是,你看我连皇亲国戚的人都敢动,还有谁敢不服的。
魏忠贤掌权之后还没有忘记去取祭拜天启皇帝的生母即是万历皇帝的皇后王氏,表达感激,自己如果没有天启皇帝,就没有他现在,他也去祭拜了以前对自己进宫有过帮助的太监刘吉和孙暹。魏忠贤发达了不忘记对自己有帮助的人,这一点无可厚非,但他出行的时候,队伍庞大,不仅有军队三千人开路,还有前后护卫,出行一次,花费巨大,气势逼人,感觉如同皇帝。
为了能够在死后享受荣华富贵,1623年,魏忠贤请人找合适的地方准备建造自己的墓地,他看上了碧云寺后面的一块场地,打算在这里建造,为此,他命人制作各种雕刻精巧的石兽,然后悉仿皇陵兴建,墓前有“汉白玉石狮、石兽、文武翁仲”,修建得富丽堂皇,以至于清朝康熙年间一名叫张媛的御史在途经整个地方的时候,被这块霸气的场地吸引,怀疑是前朝皇帝的陵寝。进去以后,才问询得知,原来是明朝宦官魏忠贤所修的生扩。
按理说,天启皇帝从小到大一直都很依赖客氏和魏忠贤,为什么在皇位继承这么重要的事情不让魏忠贤他们来协助办理呢?
对于这样的疑惑,后世也给出了一些解释。
一种解释是魏忠贤的想法被皇后拒绝后,张皇后觉得事情紧急,于是马上找到天启,劝他尽快把信王立为储君,天启皇帝说:魏公公禀报给我,宫中有女子怀起了我的骨肉,不如等她们生下来以后再决定。
张皇后于是陈述利弊,天启皇帝听自己的老婆这么一说也很有道理,于是就秘密派人召见信王。
天启皇帝是一个对魏氏和客氏十分依赖的人,张皇后肯定将自己的担心告诉了天启,她怕怀起的骨肉不是天启的孩子,就算是天启的孩子那万一生出来被人做了手脚,换掉怎么办?这么一说,天启顿悟,于是下定了立储君的决心。
另外一种解释是,刘若愚的说法,那么刘若愚是谁?
刘若愚原名叫刘时敏,生于公元1584年,南直定远人,(今安徽定远县人),父亲是一名武官,其在十六岁因为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成了太监,于是醒后把自己阉了(这个梦多么神奇,用我们现在的人的思维难以理解),阉了也不白阉,万历二十九年被选入皇宫当了太监,刘若愚虽为太监,但文采飞扬,写得一手好字,人品正直富有谋略,在魏忠贤得势以后,依然不愿归附阉党势力,后来就遭到排斥,被调到御马监干活,御马监的人因为知晓其落魄,不讨魏公公喜欢,便对其随意差遣,气的他生了几次病。
在阉党得势的时候他依然保持崇高的气节,没有依附宦官,保持着特立独行的个性,因为生性桀骜,所以和其他太监的关系不是特别好。魏阉党失势后,有人说他的坏话,被诬告入狱。但真正的阉党骨干诸如王体乾和涂文辅等人却逍遥法外,他很郁闷,对自己的遭遇很是气愤,于是在狱中将他在宫中看到的许多黑暗内幕写了出来,代表作就是《酌中志》。
刘若愚在《酌中志》是这样记录的,他说,天启在十一日那天召见了信王,是因为王体乾、魏忠贤的一手策划。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天启见信王是魏忠贤一手策划,那么魏公公的篡位之说就站不住脚。
很多文史资料都说魏忠贤有异心,想取代天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