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花小说网baihua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戚发轫,1933年4月2日出生在辽宁复县,少年时就憋着一口不甘日本外侮的气,高中时又目睹侵朝美国飞机到我国丹东边境狂轰滥炸的情景,发誓要学航空专业。1952年,戚发轫高中尚未毕业就报考大学,一连三个志愿都填报了飞机制造系,结果被北京航空学院录取。他踏实用功,学习进步很快,成绩越来越好。1957年毕业分配到刚刚成立不久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参加导弹研制工作,他进了“扫盲”性质的培训班,第一课就是听赫赫有名的钱学森讲《导弹概论》。戚发轫一边学习,一边搞导弹的结构与总体设计,很快就入门了。他参加我国第一枚地地导弹的研制和第一次“两弹结合”的试验发射,在技术上锻炼成长起来。
1968年,戚发轫转到空间技术研究院,参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他作为制造第一颗卫星“东方红”1号的技术负责人,经历了研制和发射的全过程,而且多次向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央专门委员会汇报卫星研制和准备发射的情况。这是他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一件事情。
1970年4月,我国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的准备基本就绪,就等中央的命令了。在发射前10天,戚发轫随钱学森从酒泉发射基地赶回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向周总理汇报情况。他负责汇报卫星的测试结果和质量状况,周总理问:“你认为卫星到底可不可靠?卫星能不能准确人轨?”同时还问了卫星入轨后能不能播放《东方红》乐曲以及卫星轨道参数、卫星重量是多少、可测量哪些空间物理参数等问题。戚发轫对卫星的质量做了肯定的回答。周总理听后说:“看来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得比较好。”他要戚发轫和“长征”1号运载火箭技术负责人任新民、杨南生一起马上写出正式书面报告。戚发轫根据卫星在研制中的质量情况和模拟试验结果,当晚就非常自信地起草了卫星部分的报告草稿。这毕竟是中国的第一颗卫星,没有任何经验可循,戚发轫紧张得彻夜难眠。不过,10天后的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乐曲声响彻太空,传向全球。戚发轫后来回忆说:“这是我这一生最高兴的一刻!”当年37岁的戚发轫,在卫星技术领域崭露出了他的智慧和才华。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泼刀行》《成为雍正妹妹之后》《仙子,逼我吃软饭是吧》《我真没想离婚后带球跑》《我真没想穿越啊》《红楼之平阳赋》《北宋穿越指南》【三七书屋】《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动物世界四处流传我的传说[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