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添略一点头,继续道:“大旱就是在这样一个春季到来的,本该到来的春雨一滴也没有降临,连日的干旱将春季的幼苗扼杀在土地里,农民家中已无余粮,夏粮又颗粒无收,为了生计,只能向有钱有粮的富户借钱借粮,利息奇高无比,农民们全指着秋粮丰收偿还债务,谁知大旱一直持续到秋粮播种,无力偿还的农民连土地也赔给了富户,富户在家中余粮几尽,又无法收回借出去的粮食,见势不妙已经拖家带口暂时迁出本地另谋生路,可没有盘缠的农民只能祈求上天垂怜。”
“可惜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方询纷纷的接话:“这场雨,竟等了近两年也没有降下来,可依靠土地活命的农民,已然没有了活路。”
程添投去了一个肯定的目光,方询立时觉得有些飘飘然,碍于脸面没有表现出来。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给登州输送粮草和钱财,只能缓解一时之需,而在其他地区,又有多少农民,因为一时贫困借下的债务被越滚越多的利息拖垮,重者以至于家破人亡。”
崔颂皱眉,这局面,显然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一些。
崔颂卧病的几日,关怀邦将军已经带着兵马粮草去登州了,虽然整件事绕过了崔颂,但他料想贪污一事露出来马脚,虽然露出的不多,但是背后主使,也应当如惊弓之鸟。
既是惊弓之鸟,怎敢故技重施。
崔颂呈上去的解决方案也简单。
既然农民无法偿还高额的利息,那降低甚至免除利息不就好了,既然没人愿意做这个大善人,那就由朝廷和官府来做。
老成持重的楼阁老气的拂袖而去,走了几步又转回来,指着崔颂的手指微微哆嗦着。
“你……你你……不可理喻,理那铜臭之物,是小人所为,为正人君子所不齿,我看你崔家的满门清誉,就要败在你的手上。”
徐海川是紧跟着崔颂告假的,振振有词的在御前痛哭流涕,称自己牵涉其中是百口莫辩,恳请皇帝准自己告假在家中避嫌,大理寺有任何需要他出力的地方,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徐海川趴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间隙还不忘瞟着崇光帝的脸色,想着皇帝应该宽慰自己一番再表达一下对自己的敬意然后顺理成章的挽留一下。
没想到崇光帝手足无措的比划了一番,有心搀扶却实在嫌弃他满袖子的鼻涕眼泪,大袖一挥,准了他的假。
徐海川的如意算盘打空,在家急的抓耳挠腮,派出去的探子天天在崔府门前转,崔伯倒出去的药渣都被带回去翻了几遍。
终于探听到崔颂有了新动,忙不迭的叫户部侍郎给崇光帝一天三遍的抱怨户部没了徐大人之后的种种不便,崇光帝虽然想不通这个户部怎么缺了个人跟天塌了一样,但还是下了旨意,叫徐海川回了户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