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不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花小说网baihua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时,李渊听到大隋将亡的言论,心里多少有些难过,毕竟打下江山很不容易,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倒了肯定会舍不得。
但悟静禅师所言非虚,其实大隋朝廷内部的危机,远比想象中更严重,大隋江山基本已经烂掉了,很多地方都产生绿林武装集团,朝迋已经对这些地方失去监控能力。
例如山东翟让和李密公开聚义,纠集数万绿林好汉,齐集瓦岗寨,自称瓦岗军,公然与朝廷对抗。
还有辽东大豪王簿邀请一批绿林响马,公开聚义对抗朝廷。
虽然驻守山海关的来护儿将军及时率军歼灭这伙响马,暂时控制住事态,但这种事情一旦开了头,后面就像传染病般四处肆虐蔓延,想要制止就很难了,因为它的根已经烂透了。
所谓民苦不堪言,民不得不反就是这个道理,违背人民的意志,破坏人民的生存,最终将会被人民抛弃。
大隋天下的美好河山现在是四处焦烟,一支接一支绿林好汉聚众造反,大小已经多达十几支了,自称为起义军。
李渊也明白大隋朝廷的掌控力越来越弱了,许多地方的政令无法畅通,经济崩溃无法运行,局势越来越危险了。
加上朝廷又是奸臣当道,仅凭李渊此时在朝廷的力量,自保都很勉强,当然就更别提什么拨乱反正了。
他听了老禅师的话,只能摇头叹息道:“大师,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不应该出自高僧之口,以后在别的地方就不要再提了。”
悟静禅师对李渊的过度谨慎不以为然,现在大隋江山已经及及可危了,内外交困,若还有闲情去管这些皮毛小事,那隋朝江山真的是无药可救。
“李国公多虑了,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上天有好生之德,奈何天下已乱象丛生,如果不是朝野奸臣当道,但凭李国公的才干,或许还有一些作为,大隋基业或许还有挽回的可能,但见此时李国公都要远避太原府,远离洛阳政治中心,朝廷真的还有希望吗?”
悟静禅师双手合十,轻吟禅语,轻叹接着道:“天下纷乱,何处是净土呢?太原不是净土,国公想隐世避乱的愿望恐难实现。”
李渊确实无法反驳,因为禅师所言在理,句句都切中要害,他深深地看了老禅师一眼道:“李某与禅师相识十多年了,虽然才仅见数面,但彼此惺惺相惜,肝胆相照,少见而义深,生平未曾听过禅师出言评议朝政,而今天是怎么了?禅师,今天极力劝李某行大逆不道的举动,其中可有什么含义,李渊智浅,望禅师直言其意。”
悟静禅师这次是单手举直,轻唱一句禅语,却深望了萧飞一眼,欣然道:“老衲不打妄言,佛家讲究的是因果关系,国公今番离京赴太原,就是以前种得因,铸就今天的果,蛟龙出海,飞旋九天,老衲并非要劝国公行大逆不道之举,而是顺从天意,为民请命,举正义之旗。”
萧飞心里非常明白,这个悟静禅师道行真的很高,看似在劝李渊举义旗,其实这些言语是向萧飞所暗示。
知道要劝李渊公开起义造反,单靠语言相劝,很难达到效果,老禅师智慧通天,又是李渊多年的至交,如何不知李渊的性情?之所以苦口婆心的劝进,主要目标是另有所指。
明白这一点,如果萧飞仍然不出言,老禅师难明他的想法,便会进一步借故再劝进。
萧飞当然也明白,若说这世上够资格做老禅师知己的话,那他绝对算是唯一的人。
两人都具备通天的智慧,只要听到对方的话出口,基本都明白其中机锋玄机。
萧飞向老禅师恭了一个礼,朗声道:“大隋江山真的无药可救了吗?”
悟静禅师叹道:“炀帝是如何上位的,相信李国公比老衲更清楚,炀帝在位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事情,相信国公心如明镜似的,大隋基业仅仅只存两世便要夭折了,这就是炀帝曾经种的因,大厦将倾便是果。”
萧飞道:”禅师此言切中要害,大隋即将倒塌,我们确实要做些准备,以免祸及己身,禅师真乃高僧也,小子受教了。”
悟静禅师哈哈一笑,可见心情显然极好,他与萧飞之间一言一答,虽然仅仅只说了两句话,但胜似千言万语,彼此之间的暗示极为明显。
萧飞的回答颇令人满意,悟静禅师见目的达到,便起身双手合十道:“国公是有大智慧之人,局势的变化可能比想象中更快更猛烈,时不我待,天下之大,能真正做到拯救黎民于水深火热的,这样的英雄人物目前除了国公外,老衲真没见过有何人?国公请便,老衲有晚间功课要做,就先行告退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