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人民日报》号召青年下乡 (第1/3页)
百花小说网【baihuaxs.com】第一时间更新《青春放歌:青年志愿垦荒队赴边疆垦荒》最新章节。
第19章《人民日报》号召青年下乡
1957年2月18日至4月14日,国家副主席刘少奇从北京出发,沿京广线南下,做了56天的考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1957年4月8日,《人民日报》根据刘少奇3月22日在长沙市中学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发表题为《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的长篇社论。社论说:
今后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总的趋势将是有更多的小学和中学毕业生不能升学,而城市就业条件有一定限度。
就全国说,最能够容纳人的地方是农村,容纳人最多的方面是农业。所以,从事农业是今后安排中小学毕业生的主要方向,也是他们今后就业的主要途径。
社论讲到农村对文化需求时说: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是我国农村两大历史性的根本改革。合作化以后的农村是新农村,农民是新农民。但是,现在的农村和农民还都缺少文化。如果以后一年比一年有更多的中学毕业生下乡,同农民群众在生产劳动中亲密地结合起来,那么可以肯定,农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工作和农业的技术改革就将得到一个极大的力量,就将促进我国农村实现另一个根本改革——技术改革,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空前地向前大发展。
7月22日,国家劳动部、高等教育部也联合发出的通知指出:
由于机关、企业停止招收工作人员,各高等学校因学业成绩不及格或其他原因退学的学生,家在农村或有条件回农村的,可以动员他们去参加农业生产。
在党中央的号召之下,8月20日,天津市第一批自愿到农村的124名初中毕业生出发了,他们来到农村扎根落户。
8月23日,22岁的赵耘从天津市来到宁河县,开始他新的人生征途。
赵耘出生在山西左权县,他从小受到艰苦的磨砺和革命的熏陶,这为他以后的人生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0年初,赵耘和弟弟从山西老家来到在天津市任处长的父亲身边。
赵耘的父亲赵晋科是一位老革命,赵耘兄弟二人刚到天津,父亲就为他们改了名,把原名赵贵银改为赵耘,把他弟弟也改名为赵田,并对他们说:“不重金银,重耕耘。”
赵耘在读初中时候,学习成绩是全优,又是天津市13中学第一名学生党员、校学生会的副主席,他完全有资格上高中、考大学。
1957年夏,赵耘初中毕业前夕,党中央发出了不能升学的中小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号召,天津市还请来了在山东下乡的老知识青年徐建春作报告,这在应届毕业生中引起了不小反响。
是继续升学,还是就业?是留在城里,还是下乡务农?赵耘也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
赵耘认为,上大学、留在城里固然是好,但是,党号召青年学生到农村去,他认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找艰苦的路走,要做一个有文化的农民,在农村干一辈子。
赵耘就和父亲谈,父亲看到他坚定的决心,就欣然同意了他的选择。
赵耘在学校里第一个报名要求下乡当农民。这个消息一传开,一些人为他惋惜说:“这样的家庭,这么好的学习成绩,如此突出的表现,干什么不行?非当农民,太可惜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大宣武圣》《少女的野犬》《世界好像公测了》《预支未来,修出个人间武圣!》《仙子,请听我解释》《寒门贵女》【梦幻文学】《游戏搞到一个亿》《长生修仙:从福修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