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名人之二》转载请注明来源:百花小说网baihuaxs.com
萧何
萧何(?—前193)。汉初大臣。沛县丰地(今属江苏省)人。曾为沛县吏。秦末帮助刘邦起义。起义军入咸阳,他收取秦政府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楚汉战争中。推荐韩信为大将,以丞相身份留守关中,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后封侯,位次第一。他定律令制度,设计助吕后杀楚王韩信。所作《九章律》,今已散失。
论功排第一
汉高祖刘邦为平民时,萧何多次以官吏身份保护刘邦。刘邦当亭长,萧何经常帮助他。刘邦作为官吏去咸阳服徭役,其他官吏都送给刘邦三百钱,唯独萧何送五百。
秦朝监察本郡的御史与萧何共事,萧何常常把事办得很称职。萧何去参加泗(si)水郡文书吏的公务考核,名列第一。秦朝御史想入朝进言征召萧何萧何坚决推辞,终于没有入朝。
等到刘邦兴兵为沛公,萧何常常履(lu)行丞相职务督办政事。沛公进入咸阳城,众将都争相奔往收藏金银布帛财物的府库分东西,唯独萧何先收集秦朝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并收藏好。沛公为汉王,任命萧何为丞相。项王屠杀、焚烧咸阳城而去。汉王所以能全面了解天下的要塞位置、户口多少、各地势力的强弱分布、百姓的疾苦,都是通过萧何全部收集到的秦朝的图书档案知道的。萧何曾向刘邦推荐韩信,于是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
汉王率兵向东平定三秦,萧何作为丞相留守收取巴蜀,抚慰喻告百姓,供给军粮。汉二年,汉王与诸侯攻打楚地,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坐镇栎(li)阳。制定法令条规,设立宗庙、社稷(ji)、宫室、县邑,总要上奏请示,汉王也都同意,准许办理。即使来不及上奏,就酌情施行,汉王回来后再汇报,萧何在关中统计管理户口,水路运输军需,汉王多次弃军逃亡,萧何常征发关中士兵,总是补充缺额。汉王因此专门任命萧何负责关中事务。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在京、索两地之间对峙着,汉王派使者慰劳丞相。鲍生对丞相说:“汉王日晒雨淋,餐风露宿,却多次派人慰劳您,是对您有疑心。我为您着想,不如将您的子孙兄弟中能打仗的都派去军队,汉王一定会更加信任您。”于是,萧何听从他的意见,汉王十分高兴。
汉五年,已经杀了项羽,平定了天下,要论功行封。群臣争功,一年多功级定不下来。高祖认为萧何功最大,应被封侯,享有最多的食邑。功臣们都说:“我们这些人亲身披甲上阵,多的打了一百多仗,少的也有几十个回合,攻城略地,大小各不等。如今萧何未曾有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议论,没打过仗,反而位居我们之上,为什么?”高祖说:“诸位知道狩猎吗?”功臣们说:“知道。”高祖说:“知道猎狗吗?”功臣们回答:“知道。”高祖说:“狩猎时,追杀野兽、兔子的是狗,而发现踪迹指示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人。现在诸位只能得到逃跑的野兽,是有功之狗。至于萧何,发现踪迹,指示出处,是有功之人。况且诸位只是亲身跟随我,多的也只是两三个人。现在萧何发动全族数十人都跟随我,功劳不可忘啊。”群臣都不敢说话了。
列侯都已受封,等到奏请位次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负七十处伤,攻城略地功最多,应该排第一。”皇上已经委屈了功臣,多封了萧何,排位次时没有再次为难功臣,但是皇上心里想让萧何排第一。关内侯鄂(e)君进言说:“群臣议论的位次都不对。曹参虽然有征战略地之功,这只是一时之事。皇上与楚军对峙五年,常常是军队失散,士兵逃走,这种情况发生过多次,然而萧何总是从关中派遣军队补充缺额,这并不是皇上下诏命令他做的,而关中的数万士兵开赴前线,正好赶上皇上兵源困乏的危急时刻,这种情况也多次发生。汉与楚军相持在荥阳多年,军中没有现成的粮食了,萧何从关中运输粮食,供给军粮从不缺乏,陛下虽然多次丢失山东地盘,萧何总是保全关中以待陛下,这是万世之功。现在虽然没有曹参等几百人,对汉室有什么损失呢?汉室有了他们也不一定能保全。为什么要让一日之功位于万世功劳之上呢?萧何第一,曹参第二。”高祖说:“好。”于是下令萧何第一,赐带剑穿鞋上殿,入朝可以不小步快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于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花小说网baihua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