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名人之二》转载请注明来源:百花小说网baihuaxs.com
张仲景
张仲景(生卒年不详),汉末医学家。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钻研《内经》、《难经》、《胎肿药录》等,广泛收集有效方剂,著《伤寒杂病论》。其书辗(zhan)转流散,经后人多次收集整理,成《伤寒论》、《金匮(kui)要略》两书,分论外感热病与内科杂病。倡“六经分证”和“辩证论治”原则,阐述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的辩证及汗、吐、下、温、清、和等治法,总结了汉以前的医疗经验,对中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张仲景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当时的读书人都想着如何当官,不关心民间疾苦,张仲景很瞧不起这类读书人。当时迷信盛行,人们有了病不去求医而相信巫师作法可以治好病。张仲景从小立下志向,想当个医生,为乡亲们解除疾病。为此,他拜同郡名医张伯祖为师,学习治病救人的本事,几年后便在乡里为人治病。汉灵帝时,张仲景被选拔出来做官,一直做长沙太守。他为官清廉,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东汉末年,由于战乱频繁,瘟疫大面积流行,很多人得病去世。张仲景的家族,原有200多口人,不到十年时间,就病死了五六十人,其中十分之七的人是患伤寒这种流行病死的。那时候所说的伤寒病,包括霍乱、肺炎、痢疾、流行性感冒一类的急性传染病。当时,大多数医生对这种流行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人们成千上万地被伤寒病夺去了生命。
张仲景为了解救人们的疾苦,他下决心要找出一套治疗伤寒病的办法来。他总结自己给人治病的经验,对伤寒病的各种症状都做了详细记录,还细心地询问病人伤寒病发病的原因和服药以后的各种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仲景终于总结出了一套关于伤寒的诊断、治疗、用药的方法。他认为伤寒病从初起到病危,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对不同的病人,应当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有的病人需要让他出汗,有的病人则不能出汗;有的病人应当让他下泻(xie),有的病人则绝对不能下泻;有的病人可以用针灸(jiu),有的病人则千万灸不得。
张仲景说:“如果不应当发汗的病人服了发汗药,那就会使病人的津液枯竭,断送性命;应该发汗的病人不让他服药把汗发出来,那就会使病人的毛孔闭塞,窒(zhi)闷而死。不应当泻下的病人服了泻下药,会使病人开肠洞泄不止而死;应当泻下的病人不服泻下药,就会使病入腹胀烦乱,浮肿而死。不当灸的病人一灸,就会使病人火邪入腹,加重其烦恼而死;当灸的病人不灸,会使病人经脉阻塞,无法消散而死。”总之,给人治病必须弄清楚病人起病的原因,病症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曾经服过什么药,只有把这种种情况全都了解清楚了,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于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花小说网baihua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