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昀
纪昀(1724——1805),清朝大臣,著名学问家。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年号石云。直隶(今河北)献县人。世为河间大族。乾隆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纪昀与两难盐运使卢见曾是姻亲。卢见曾为康熙进士,爱才好客,四方名士威集,极一时之盛,后获罪被抄家。昀为姻家,“漏言夺职”受牵连充军到新疆乌鲁木齐。两年后召还。官至协办大学士。于书无所不通,其学问在辨汉、宋学术之是非,析诗文流派之正伪。因其“学问优”深受乾隆赏识,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主持编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书极为慎重。传世之作,除《纪文达遗集》外,有《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是清代乾隆盛世时期著名的大学问家。《清史·纪昀列传》中记述他“学问渊通。撰《四库全书提要》,进退百家,钩深摘隐,各得其要指,始终条理,蔚为巨观。”撰写《四库全书提要》是一项浩瀚的大工程。该书凡200卷,费时10年。执笔写提要的多是当时著名学者,如任大椿、戴震、姚鼐等,而最后总其成的就是纪昀。可以说纪昀将毕生心血倾注于此了,这也是他一生的事业所在,是他对中国文化事业的卓越贡献。
尽管“提要”由众多学者所执笔,但最后的“定稿”是在纪昀,从而可以看出纪昀渊博的常识和高水平鉴赏力和判断力。乾隆皇帝就非常嘉奖他,后世学者虽然也发现由纪昀总其成的《四库全书提要》有不少缺误,有的还著书为其补正,如余嘉锡著有《四库提要辨证》,邵鼓辰著有《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但总体上还是给予了“提要”这部书和纪昀本人高度的评价。无论是文品,还是人品,纪昀都堪称优秀。其为文,为人,不但载之于正史,还记载在稗官野史中,流芳于民间。
当代著名学者、史学家张舜(shun)徽先生所主编的《中国古代学者百人传·纪昀》记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纪昀)善于运用生活知识来读书,如“赋得鸦背夕阳多”这句费解的诗,他凭丰富的生活经验,解释说:‘此温飞卿诗,确是实景,旷野中早行晚行皆可见之,故宋词又有“朝阳先亲寒鸦背”之语。’他进一步说明,‘白昼日光明朗,故受光之处不能独见;只有在太阳出没的时候,天上无光,地下亦无光,放飞鸟背上之光得而见之。然高飞之鸟,其背不可见;低飞之鸟,如燕雀之类。又光微不可见;一、二低飞之鸟,如鹊鸠之类,亦以少而不可见。只有鸦群飞而最低,霍霍闪闪,举目可见。’纪昀对这句费解的诗解释得具体而细微,使人清楚地懂得为什么诗词中多取‘鸦背’的比喻。”
从上面这个小故事,不但看出纪昀学识渊博,而且见解新奇,见识过人。《清史·纪昀列传》载。“高宗(乾隆皇帝弘历)以昀学问优,加四品衔,留庶子(官名)。”后来他的烟亲卢见曾得罪被抄家,纪昀因走漏了消息被革职,充军至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有一次,乾隆到热河承德夏宫休息,纪昀在京城外密云地方迎接。乾隆出题考试他的诗才,结果他的一首应试诗受到赞扬,乾隆皇帝恢复了他的“编修”官的职位。他的学问又一次受到皇帝的赏识嘉奖。
关于史载纪昀“漏言夺职”的事情发生的经过始末,在民国人易宗夔(kui)《以新世说·捷悟》里作了详细的记述:
卢雅雨(赠)任两淮盐运使时,因为喜欢结交文人学士,宾朋经常来卢雅雨处聚会,从而使他的花销十分巨大,以致他亏空了公款。朝廷论他的罪时,决定抄查没收他的家产。纪昀与卢雅雨为儿女亲家,他又经常在内廷出入,风闻这一消息,便私自派遣一名仆人前往卢雅雨那里,也不写信,只是将茶叶和盐各放了一点在一个空信封里,外面用浆糊封死。卢雅雨收到这封信,马上悟出这是隐含着“查盐空”三个字,便立即将家产寄放到了别的地方。等到朝廷派人来抄家籍时,卢家的资财早已所剩无几了。籍没查抄时,大臣和抽派人侦察到了纪昀事先走漏风声的消息,禀告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听后很生气,便将纪昀召来,责问他为什么事先走漏风声。纪昀尽力辩解说自己确实没有走漏一个字。乾隆皇帝说:“人证确凿,岂容抵赖?我只是询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泄漏出去的?”纪昀这才如实供认了,并脱下帽子向皇帝上谢罪说:“皇上决定查抄卢雅雨的家产,是严格执行国家法令,这个做法是合乎天理,是为了国家社稷、这是大公;作为巨子,我却只顾私情,我对我亲家的关心虽然感情是真诚深切,是重蹈了世俗人伦的一些丑陋的习惯。”皇帝觉得他说的话很有理,也很得体,很是高兴,于是乌云转晴。对纪昀从轻发落,贬他到乌鲁木齐去戍边。不久,便放罪召回了他。
民国人何刚德著《春明梦录》一书,也记载了纪昀不但学识渊博,而且思维敏捷的一则轶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百花小说网【baihuaxs.com】第一时间更新《中国历史名人之九》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