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花小说网baihua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太空芭蕉扇”
你大概看见过流星吧,在满天星斗的夜晚,它拖着长长的火光,从天上飞流而下……由此,你可能会想到,一个高速飞行的物体与空气剧烈摩擦所放出的热量是相当大的,而洲际导弹、返地卫星和航天飞机等再入大气层时,肯定也会发生类似的现象。那么,它们为什么没有被烧成灰烬?莫非它们身上带有“芭蕉扇”把“火焰山”的烈火扇灭了不成?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道理。
我们知道,射程一万多公里的洲际导弹并不是像普通炮弹那样在大气层中飞行,而是先依靠火箭的强大推力迅速地冲出大气层,然后在高空拐弯,利用它的飞行惯性再入大气层后,一直朝目标飞去。有些卫星,例如科学探测卫星、侦察卫星等,在空间完成预定任务后,它们的返回舱要重新返回地面,因此叫返回式卫星或近地卫星。当洲际导弹的弹头或返地卫星的返回舱重新进入(又称再入)稠密的大气层时,由于以几倍乃至十几倍声速的速度俯冲下来,所以它们的动能非常大,1000克质量所产生的动能高达28×106焦耳。这些能量转化成热,足以把30公斤的钢加热到沸腾。动能这样大的物体也必然会同流星一样,同大气发生剧烈的撞击和摩擦,在它们前头产生一个高达100多个大气压力以上的冲击波,并将波前的大气加热到七八千℃。在这样高的温度下,任何金属都会立即气化。
据理论计算和实验表明:卫星、导弹等再入大气层时,其头部迎风面的热量约占总热量的98%,流到后身的热量只有2%左右。因此,要使它们安然无恙,关键是要解决它们头部的耐高热问题。
怎样解决呢?科学家们对高温金属和陶瓷等试验之后,认为走单一材料的路,都没有办法克服高温和脆裂这两道难关,唯一的出路是找复合材料。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