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德国大诗人薛德林早期诗的研究 (第1/2页)
《季羡林全集(第七卷·杂文及其他一)》转载请注明来源:百花小说网baihuaxs.com
近代德国大诗人薛德林早期诗的研究
在整个德国文学史上,只有两个诗人够得上称为伟大的:一个是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的歌德;一个是几乎没有人知道的薛德林(Hölderlin),但是无论哪一方面,他们俩中间都有显著的距离,所以在他们生时,虽然并不是不认识,歌德从没提到过薛德林;而薛德林在长期疯狂中也极顽固否认他知道谁是德国最伟大的诗人。歌德终于是近人的,在他死后的一世纪里,他的精神像中天的阳光,流注到德国,以至于世界的各方面,被人们神圣般地崇拜着,薛德林却被遗忘在一个暗黑的角落里,两者相比之下,是怎样一个惊人的对照呢?但是,正如高尔哥(StefanGeorge)所说,任何严密的箱子也锁不住薛德林的光芒,他终于被人们从角落里认出来,整理他的作品,发布关于他的文章,在极短的期间,他的精神就注入一大部分的人的心里,渐渐有取歌德而代之的趋势——时间终于调停了他们俩间的不合;歌德影响了过去的德国文化,薛德林却命定了要影响将来的。
在精神上,薛德林也正补了歌德的缺陷。歌德只代表了德国文化的一半,倘若没有薛德林,这一半将终归成了一半,但却出了薛德林,他们俩合起来把德国文化完成了。这话并不过分,也并不神奇。我们都知道,歌德是个多方面的人才。他最会生活,他能很锐敏地去观察近代生活,他是一个,正如亚诺德(MatchewArnold)指出来说,自然主义者。但是,只是这些偏于现实方面的东西却不能使人们满足,在人们内心的极深处,还有一种到更高的,更深的,神秘的领域里去的倾向。只有这神秘的领域才能满足人类的最根本的要求。这种倾向一直到最近人们才渐渐觉察出来,于是人们找到了薛德林,薛德林就正是神秘诗人的代表。歌德的灵感的来源是现实生活,薛德林却把眼光放在渺茫的未来上,全人类无时无刻地不在盲目地向前走着,但眼前是烟雾,究竟要到什么地方去呢?在烟雾里薛德林却看出了那个人类正向着移动的神秘的目标,这目标就启发了他的灵感,他住在人的世界上,他自己是个人,但他却看到神秘的神的世界里去,这神的世界将成为人类的归宿,他一生的努力就在把现实世界同神秘世界,人同神,弄得更接近了,他是成功了,因为我们很可以看出来,人与神接近的程度是随了他在生命的路上的行程而随时增加的。
他的早期诗就表现了他这种努力的开始,在最初他觉得人与神之间有着不可思议的距离,神是高高在上的,人却受命运的支配,在痛苦里辗转着,在《命运歌》(spanclass="en-italic"Schicksalslied/span)里,他高唱道:
你们在高处的光辉里徘徊
踏着柔软的地,幸福的神们!
灿烂的灵风
轻轻地吹着你,
像女乐师的手指
触着琴弦。
不受命运的支配,像熟睡的
婴孩,你们活下去,
纯洁地保存在
清净的花蕊里的,
是你们的精神,
无尽的辉明;
你们的眼睛
静静地闪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