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三千粉黛任我选,九曲黄河几处偏。
为啥这么说,古代的大儒,多数都是说教真假的高手,道德厚黑的骗子,真正能够为人师表的不多。以朱熹为例,朱熹有扒灰的传言。《宋史》卷三十七有载:“监察御史沈继祖劾朱熹,诏落熹秘阁修撰,罢宫观。”。即指南宋宁宗庆元二年十二月(公元1196年),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十大罪状,如“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私故人财”等等,最主要的是朱熹本人承认了“纳尼为妾”、“私故人财”。
其中还包括“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家妇不夫而孕”。意思是说朱熹曾引诱两个尼姑作侍妾,出去做官时还带在身边招摇过市;朱熹家中的儿媳则在丈夫死后还怀上了孕。
在“庆元党案”中,监察御史沈继祖主张将朱熹斩首,以绝“朱学”。其实如果真要绝了朱熹伪学,还真是中国之大幸矣,也不至于导致中国文化严重滞后西方文明近一千年,导致十三世纪之后的中国文化严重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无法将封闭的二元文化上升到开放的三元文化中去,至使中国社会发展滞后近千年,几乎完全丧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不要一提到朱熹就是什么“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了。
其实也就是个道貌岸然,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罢子,满嘴都是“穷天理,灭人欲”我做你不做的伪道德的教条主义的鬼话。
可以说古代中国文人没有一个具备客观唯心主义思维,他们的思想完全是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思维模式,完全的二元封闭思维,根本不是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只是一味的强调天定“格物”,强调你必须知道你的身份地位是天定的;你生是贵族,天定的,他生是贱民,天定的。这个道理是“致知”的,你必须深入了解,融会贯通,直至融入你的血液里。
现在说,我为什么必须知道你所谓的“格物致知”,并且必须深入的了解你的“所谓格物,便是要就这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还要必须尽知,直到融入骨髓里。
为什么?
难道你朱熹与小尼姑儿,儿媳妇儿,以及胡丽娘可以“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而我就只能用五指筢“虫虫心下,把人看待,…好好怜伊,更不轻离拆”的上下撸,难道这也是天定的?
这是他娘的哪门子的道理呢?
所以强调第三方意志的重要性,强调唯心主义思维的科学性,千分紧迫,万分重要。中国人千古以来就不认可客观唯心主义的存在,并灭杀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产生。
原因是古代的权贵们出于政治意图的考量,不愿接受第三方思维而已。
现在讲,其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并非原产于西方,更不是西方人的文化特产。其实客观唯心主义思维在东西方产生的年代基本是一致的,这也体现出文化存在共性的原因。
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半岛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文明,泰勒斯创建了古希腊最早的米利都哲学学派。而在中国的沿黄河地域同样产生了更加辉煌灿烂的古文明,周文王在公元前七世纪左右创造了《周易》后天八卦理论。
严格意义上讲,后天八卦理论与米利都哲学学派同是开放型三元文化理论,因为后天八卦的基数也是三。
在后天八卦中,一至九形成的九天方位,无论你从任何一个方向相加,三个数字的和都是十五,都是以三为基数的倍加模式。
这一点吻合了西方三元论。
但是,三是分的开端,世界上无论何种事物,只要形成三点夹角就意味着这一事物已经形成分居而立的状态。
因此,凡是持三元论思想的文化,都是民粹文化浓厚的文化。如英国、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小国等,这些国家从骨子里就不喜欢所谓和谐大统一的社会制度。
从这里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周朝后期是春秋战国时代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