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怎样进行儿童课程设置2 (第1/4页)
百花小说网【baihuaxs.com】第一时间更新《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全书》最新章节。
一个儿童如果在有计划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过阅读,那么,通常只要他拥有一定的词汇量,其他事情就无须别人操心了。但他的教师还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让他养成阅读的习惯;二是防止他养成漫不经心的阅读习惯。
在今天,儿童如果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可以说是其所受教育中最常见、最荒诞的缺陷了。把阅读作为一种兴趣和愉悦的良好学习习惯,应该很早就开始培养,也就是说,应该在孩子一接触书本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应该为自己读,给自己读,读一些历史、传说、童话以及其他适合他的读物。在一开始训练他的时候,就要让他意识到,在每一次阅读后都应该讲出自己读过的东西,这样他就能由此获得一种缓慢而仔细的阅读习惯,甚至当他默读的时候,都要采用这种明智的方法,要让他用眼睛把握每一句话的确切含义。
大声地朗读练习也是他需要做的。书本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应该成为他阅读的功课。它们应该是大量的诗歌,这样可以让他习惯于词义形象的细微表达,并且能意识到诗中的词汇有多美,意识到它们是快乐的源泉,值得我们付出劳动。要让他知道,美丽的词句应该用美丽的方式、字正腔圆地把它念出来。这种方式的教育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过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让儿童知道这个道理,不是非得在课堂上灌输才可以。
目前的情境发展需要教师戒掉过去的想法——指望给儿童规定一个阅读模式,那就不应该了。孩子们的确具有模仿的倾向,能够用非常调皮的方式强调和表现他们掌握的技巧,不过这只是技巧,是一种智力模仿。儿童一定要按自己的理解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当然,只有在养成了理解作品的读书习惯以后,这种充满智慧的阅读才能出现。
大人给孩子读书,当然会令孩子高兴,但最好不要经常或者过于放纵的这样。比方说,只在睡觉前给孩子读点什么。别忘了,儿童身上有一种惰性,如果一味地读书给他听,那他就再也不愿意花时间自己读书了。人人都愿意吃现成的东西,包括知识,可是孩子们应该更多地为他们自己读书和思考,而不是围着老师转。
在孩子阅读的时候,我们最好不要拿一些问题去干扰他,诸如此类的问题:“你读的东西有什么意义》《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那个词是什么意思”等,这些问题大人讨厌,孩子也不例外。当然,我们也是想要他们明白文章中每个词的词义,这并不算什么过分的事。但是,只有在习惯性的阅读下,孩子们才能掌握有意义的知识和大量正确的词汇。如果孩子不是头一次遇到这个词,那么在第二次或第三次见到时,他就能根据上下文下意识地明白这个新词的意思,但他必须要随时注意,才能自己体会出那个生词的词义。
直接问一个孩子读的是什么,这样的方式不太合适,我们要让他讲出自己读的是什么,或让他讲出所读内容的片段。孩子们大都厌恶那种谜一样性质的问题,而喜欢这种连贯的再现。如果非得给他出一个谜,那么就出一个他能接受的,还要老师帮忙引导出答案,而那种具有渗透性的或表明个人观点的问题,例如,“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往往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还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如果他读书不是为了兴趣,如果他读的书与他的智力水平不符,那说明这个孩子还没有开始接受教育。之所以出现那些充满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废话的教科书,原因可能是,写书的人对儿童一无所知。
但凡了解儿童的人都知道,儿童不会说无聊的废话,也不喜欢废话,他们只对自己能懂的东西感兴趣。不管是朗读还是默读,儿童的教科书都应该为他们的阅读提供内容,所以,教科书应写得具有文学感染力才行。至于其内容,无论是道德规范还是机械原理,孩子们都能像大人一样迅速而清晰地(也许比我们更好)领会其中的思想和道理,不过对具体程序、对总结,儿童的反应可能就不那么快了。
因此,选择儿童教科书是一个非常严肃重要的问题,因为教科书必须让儿童感觉,知识是非常有趣的,阅读是令人愉快的。只要儿童养成了带着乐趣读书的习惯,他的教育就有了相应的保障,即便学校常常会在他的学习过程中设置某些障碍,也不会阻挡他学习的道路。
疏忽专心阅读的重要性,我已经讲过了。如果一个儿童不能一次性地讲出他所读过的内容,就让他再读一遍,千万别让他胡编滥造。但是一个在阅读课上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的孩子,往往很难能获得这种全神贯注去阅读的能力。如果他遇到什么知识障碍,应该能从他的面部表情上看出来,他的脸上会现出一点愧疚的神情。
出于这个原因,阅读课一定要短。对我们所教的这些儿童来说,注意力能集中十分钟或一刻钟就很好了,让一个儿童学两三页的内容这样的时间足以。对那些还不能自己读书,需要别人读给他们听的孩子来说,其时间长度,也适用于同样的规则。
在孩子大声朗读的时候,他应该学会正确使用自己的发音器官,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儿童在阅读课上可以进行两三种简单的呼吸练习,比方说,闭嘴吸气,张嘴呼气。假如一个孩子是通过鼻子来读,那么,最好找医生帮他检查一下,看是否有必要给他做淋巴组织手术。这种手术最好在孩子小的时候做,比较不那么痛苦。
儿童在发音的时候,必须杜绝其浓重的地方口音,并做到专心致志。练习纯正的发音,要从每一个字做起,发音要到位,不能像嘴里含着东西似的糊弄而过。通过这种练习,孩子的发音一般都可以很漂亮。这样,孩子不仅能高高兴兴地学会这个词,还会经常使用这个词,从而带来一种全新的收获。让那些大点的孩子学会重视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所有词汇,这是我们的职责。
让孩子养成表达的习惯
表达和写诗作画一样,也是一门艺术。需要表达的内容存在于每个儿童的大脑之中,看不到、摸不着,是一种有待发现的非学科教育结果。创造性的冲动引起表达的欲望。“让他说罢”,于是这个孩子就说了起来,不但用词丰富、条理清晰,还有恰到好处地描绘细节,毫无拖泥带水、词义反复之处。这个过程始于儿童开始流畅地说话之时,但是教育却扼杀了他的这种与生俱来惊人天赋。
博比回家之后,为家人讲述自己在大街上看到的鸭子和狗打架的英勇故事。他讲得棒极了!他用真正的史诗般的风格和恢弘气势,讲述着他所看到的每一个场景,描述着每一个镜头。但出于对儿童根深蒂固的轻视,在这个故事中,大人们只看到了博比愚蠢的孩子气,其他什么也没有看到。相反,假如我们的眼睛敏锐一些,心地宽厚一些,我们将会神奇的发现,教育的起点就在这里。
到博比6岁的时候,除了讲述他感兴趣的事情,不必让他把一切都讲出来。看着在那些两三岁、四五岁的小人之间进行无休止的奇怪长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满怀兴致呢?他们口齿不清地说着那些话,而另外几个同样口齿不清的小人却能听懂,这可能吗?他们这是在考验我们,在考验我们这些可怜的大人。对那些我们连什么意思都听不懂的儿语,尽管我们认为孩子能彼此听懂,但还是随它去吧,何必非要弄清那个不到两岁孩子的小脑瓜里到底装了些什么呢?等到小家伙开始识字,他会没完没了地给别人讲他的故事的,当然,他的伙伴无疑就是首选对象。
当孩子6岁的时候——不要比这更早,让他讲自己听过的童话,以从中感受天赋的美德。像《圣经》故事、写得好的小动物的故事或者那些异域的故事,比如《自由之国》等,都可以让孩子讲出来。
儿童在7岁时虽然已经能自己读书了,但我们还是要多给他读一些书本里的东西,因为这时他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还是听,而不是自己读。到儿童8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对地理、古代史的简写本、《鲁滨逊漂流记》《天路历程》《英雄仙宫》以及许多类似的读物感兴趣了。这时,就该给儿童挑选一些适合他们读的书,挑选一些经典的读物。要给孩子适量的知识,并确信他完全有能力消化这些东西,而不要对他们东拉西扯或搞一大堆问题给他们。
八九岁的儿童可以学习更重要的知识了,但他们能够表达些什么呢?这正是下面我们要谈的。
不管处于情况,阅读时都应该找一本好书以保证其连续性。在一天的阅读课开始之前,教师应该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也让孩子们讲)上节课读过的内容,这样孩子们就会急于知道本节课的内容而注意力集中起来。但是,教师在讲述时一定要当心,尤其是不能把当天还没有读的东西预先讲出来。然后,她可以读两三页足够概括这段话的内容。接着,就鼓励孩子们发言,要让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讲。要让他们表达得热情、精确,并能够很好地把握作者的风格。
这个时候,明智的教师是不会去纠正他们的表达错误的。一开始,孩子们可能还会带着一连串的“还有”,但是很快,他们就会克服这个毛病,并且在表达风格、遣词造句上,叙述得近乎完美,足以被印成文字!
这样的课程时长最好不要超过一刻钟。上课用书应该生动有趣。故事讲完以后,应该用几句话点评一下,看看能给人以什么启示;或者用图画、列表来概括一下这节课的内容。一旦儿童能自如流利地阅读了,就让他们自己去大声朗读或默读,同时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对一些有必要省略的内容,如从旧约故事和普卢塔克的《列传》中选出的段落,最好由教师读,学生叙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