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学家档案》转载请注明来源:百花小说网baihuaxs.com
屠守锷,1917年12月5日出生在浙江湖州的一个职员家庭。他上中学时就怀着“工业救国”的理想用功读书,学业名列前茅。抗战爆发后,他在清华大学就读期间目睹日寇飞机横行无忌、轰炸无辜的暴行,便萌发了学习飞机制造,亲手设计出自己的飞机,以抗击敌机侵略的强烈愿望,于是从机械系转入到新开设的航空系,改学新的航空专业课程。1941年夏,屠守锷以优异成绩考取清华留美公费生,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获航空正程硕土学位。
抗战胜利后,屠守锷带着新的希望,怀着一腔报国热血,辞去了在布法罗寇蒂斯飞机工厂谋得的工程师职位,毅然远涉重洋回国。然而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使屠守锷兴办航空实业之梦破产,他便把报国之志倾注到培养航空人才上,遂到西南联大任教,专门开设航空课程。1947年,他在清华大学接触共产党人,吸取进步思想,走上革命道路。1948年末,在黎明前的黑暗时刻,屠守锷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更自觉地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的事业。北平解放后,屠守锷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学院任教,担任过副教务长、系主任和院长助理,为新中国的航空教育事业倾注了极大热情,培养了第一代航空专业人才。
1957年2月,由聂荣臻元帅亲自点将,屠守锷调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这是他一生中的重大转折,从此便紧紧地与航天联系在一起。他后来回忆说:“那时并没有多想,只是服从组织的分配,从头学起,为国防事业出把力。我们那一代人都是这样,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是为个人的某个目标,而是心甘情愿默默无闻地去干祖国需要的事业。”
屠守锷满怀信心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主持火箭结构强度与火箭总体的研究,没有资料,没有图纸,开始摸索实践,创造条件边学边干,向一项崭新的工作进军。1957年9月,他作为聂荣臻元帅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的顾问,赴莫斯科参加谈判,促进了苏联提供火箭技术的援助,中国开始了第一枚P—2导弹的仿制工作。1960年,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中止技术援助,给刚刚起步的中国航天事业带来严重困难。在这种境况下,屠守锷铿锵有力地说:“人家能做到的,不信我们做不到。”在他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很快闯过了仿制关,并转入了自行设计的发展阶段。
1961年,屠守锷被任命为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副院长,不久又兼任总体设计部主任,作为钱学森院长的助手,全面负责导弹研制的技术抓总,着手导弹改型设计和技术攻关,先后主持了多种型号的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
1962年3月,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在首飞试验中坠毁,广大科技人员无不痛心疾首,一时之间失望的情绪笼罩在人们心头。在钱学森的领导下,屠守锷临危受命,担负了分析查找失败原因的任务。他协助林爽总设计师,指导设计人员开展全面的研究,进行各种环境的模拟分析,做了上百次分系统和总体试验,经过大量的数据处理,反复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查明了原因,采取了措施,对导弹设计进行改进,终于突破了技术难关。1964年6月29日,这种自行设计的导弹再次发射获得成功,后来这种命名为“东风”2号的中近程导弹连续发射8次试验都告捷。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冯志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花小说网baihua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