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观摹厅》转载请注明来源:百花小说网baihuaxs.com
“和平”号空间站
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用“质子”火箭发射了第三代“礼炮”的改进型“和平”空间站(21吨),长13米,有6个对接口。前后对接口接纳“载人联盟TM”(2~3名宇航员6.1吨)和“进步”运输船M(7.1吨)。主站侧面的4个对接口,接收专用舱。经过一年的试飞验证其性能后,前苏联于1987年4月9日发射了“量子—1”天体物理舱(11吨)。两次试接失败,第三次对接成功。舱内有前苏联、英国、原联邦德国、荷兰以及欧空局提供的观测天体器。1989年11月26日,前苏联发射称为“量子—2”的服务舱,长14米,最大直径4.35米,重19.5吨,有效载荷7吨,容积印立方米。第一次配备的载人机动装置重220千克,类似美航宇局航天飞机带的载人机动装置,又稀“人乘卫星”。前苏联宇航员出站时系绳,离站60米,行走6小时就得进站。服务舱内增加辅助居住面积以改进起居条件,有淋浴和洗涤设备、水电解分解供氧系统、电泳装置、姿控陀螺仪、多光谱照相机以及蛋孵化器。“量子—2”到12月6日才与“和平”站对接成功。1990年5月30日,前苏联用“质子”火匍发射了“量子—3”(即晶体舱),重19.5吨,长12.5米,最大直径4.35米,带有10.6吨有效载荷,6月10日与“和平”站刺接。晶体舱有两个对接口,一个对接“暴风雪”,另一个准备与美国航天飞机对接。“和平”站已接纳了三个专用舱(“量子1、—2、—3”),还有两名宇航员乘坐的“联盟TM—9”,复合体总重83吨。“量子—3”与“量子—2”位置是对称的,由站上宇航员协助、莫斯科加里宁格勒载人控制中心操作人员监视而进行对接的。宇航员检查了对接密封情况后,钻进晶体舱内。2名宇航员在站上停留4个月后,原定由“量子—3”运去一个长17米的梯子,出站修复“联盟TM—9”起飞时被震落的防护层,7月29日宇航员乘该飞船返回地面,再发射“联盟TM—10”轮换。但由于出站修复不顺利,又出现其他故障,前苏联声称于8月9日回地面。
“量子—3”用来研究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和生物工程,以及微重力下生产半导体材料。“量子—3”宛似一个小空间工厂,它的生产车间由两个加压舱组成,有一台重10吨的生产装置,占60立方米容积。两块太阳翼供电总功率8.5千瓦,通常每天功耗不超过1千瓦。晶体舱内有4台电炉生产合金,4台生产半导体晶体以及制造血清和疫苗。此外,还有紫外望远镜、天体物理光度计以及一架“自然—5”照相机。保加利亚提供微重力下植物培育实验,培养红萝卜和蔬菜。宇航员等待“进步运输船—43”运输物资和必需品。
“和平”站上两名宇航员用“量子—2”的生产设备生产出了10多种半导体晶体。第一次生产了砷化镓单晶(1990年4月23日~5月朋日的220小时),总计297克。这些产品可向卫星提供新的电源光电池。据前苏联称,空间生产的砷化镓晶体产品市场价每千克约350万美元。
晶体舱只有3年寿命。预订1991年发射第四个专用光学实验舱,重20吨,是一个资源勘测舱,舱内装备拍摄地球资源照片的照相机。到1993年对接后完成一个完整的“和平”站复合体,总重103吨。最初前苏联透露,最后一个专用舱是生物医学舱,舱内有化验室、卫生室、宇航员体检室以及外科室,似一个空间医院,还有动物实验室,有两位宇宙医生(一位生物学家,一位内科医生),每3个月轮换一次。
前苏联声称,欢迎各国派宇航员参加它的国际载人空间合作飞行,已有13个国家的宇航员登上“礼炮”站和“和平”站。从1991年开始,原联邦德国、日本电视记者、英国、澳大利亚宇航员相继登上“和平”站(飞行8天收费1000~1200万美元),法国还继续第三次宇航员飞行。
“和平”号空间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最完善的空间复合体,也是航天技术高度综合利用最高的集中表现,继承了前苏联航天技术的俄罗斯在空间轨道站领域显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目前在轨运行的这座“太空列车”的主要情况,简介如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笔趣推文】《在北宋当陪房》《回到过去做财阀》《我能看穿万物信息》《修仙:我在现代留过学》《文明之万象王座》《重生八零:离婚后被军少宠上天》【白鹤看书】《我有存款一万亿》《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
冯志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花小说网baihua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