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花小说网baihua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h2class="text-title-2"第一訓“立命之学”/h2
作者告诉儿子——我少年时,被孔先生用《易》数算定了宿命:仕途无望,没有后代,并且不得长寿。果然二十年科举考试名次和仕途状况,都与所算分毫不差,并且妻子一直未生育。但云谷禅师告诉我: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自己就是命运的主人!这就是“立命之学”。想改变命运,首先要反省自己的性格缺点、行为过失。
后三训是袁了凡先生改造命运的亲身经历和思考总结。
马唯驰等绘h6class="text-title-6"母亲望我学医/h6
我在童年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要我放弃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的学业,而改学医术。她说:“学习医术可以养生活己,将来的生活有所保障,也能够济世利人;而且学得一技之长,可以成就声名,这是你父亲生前一向就存有的心愿。”
点评:“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二者最关民生痛痒。h6class="text-title-6"慈云寺遇孔先生/h6
后来我在慈云寺,遇到一位老人家,满面长须,身材魁梧,道貌岸然,酷若神仙。我很恭敬地向他行礼。这个老人家告诉我说:“你有做官的命,应该是官场中的人,明年就可以考中秀才,进入学宫,为什么不读书呢?”
我只好据实以告,并且请问老人姓名与府居。老人家说:“我姓孔,是云南人。我得到邵康节先生《皇极经世书》之正传,命中注定应该传授给你。”
点评:堂有贤母,路遇高人,幸甚。当时作者十五岁,恰志学之年。h6class="text-title-6"孔公算准宿命/h6
孔先生为我推算命运数理说:“做童生时参加县考,应当会考取第十四名;府考得到第七十一名;提学考试得到第九名。”到了第二年赴考,三种考试真的都考取了,而且录取的名次也都符合。
他又替我占卜一生的吉凶祸福,说:“某年会考上第几名;某年能补上廪生缺;某年当上贡生。出贡后某年,当选为四川省的一个知县;在任三年半,就应该要离职还乡。在五十三岁那年的八月十四日丑时,应该会寿终正寝,可惜并没有子嗣。”
孔先生的这些预言,我都完全地记录下来,并且谨记在心。
从此以后,凡是碰到了考试,所得到的名次先后,都不出孔老先生所预测的。
点评:《皇极数》乃《易经》数术正派,孔先生得正传,故而推算精准。否则难以证明人有定命。h6class="text-title-6"从此相信定命/h6
惟独算我必须领用九十一石五斗的廪生米,才会补上贡生,但是当我吃了七十一石的时候,屠宗师就批准我补上贡生位。因此,我对于孔老先生的预言,心中开始产生怀疑。
后来,屠宗师要批准我补贡的呈文,果然被代理提学职务的杨公驳回。一直到了丁卯年,殷秋溟宗师看到我考场上的备选试卷,不禁感叹地说:“这五篇文章,就像呈给皇上的五篇论政奏折,怎么可以使这种学识渊博、又能融会贯通的读书人,老死窗下而不得出人头地呢?”于是就按照县里的呈文,准许补升为贡生。连同以往所领的七十一石米加起来,确实是九十一石五斗。
经过了这一番波折,我因此更加相信,一个人的功名浮沉,都是命中所注定的;而运气来得快或慢,也都有既定的时间。所以对于世上的一切,就看得非常平淡,再也不想汲汲营求了。
点评:殷宗师之叹,可见作者当时儒学渊博。h6class="text-title-6"原来是个凡夫/h6
在我当上贡生以后,就依照国家的规定,到北京国子监读书,因此在京城住了一年。这段期间一有空闲,便整天静坐,不阅读任何书籍。到了己巳年,回到南京的国子监读书。在还没有入学之前,就先去栖霞山拜访云谷法会禅师,两人在禅房中对坐三天三夜,未曾闭上眼睛。
云谷禅师问我说:“凡是一个人之所以无法成为圣人,只是因为被虚妄不实的心念所缠缚罢了!你已经静坐了三天,却不见起一个妄念,不会胡思乱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回答说:“我的命运已经被孔老先生算定了,一切得失,乃至生死大事,都是既定之事,就算要妄想,也已经没什么好想的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